【產品功能】 什么是碳能肥?碳能肥是指以有機或無機養分為主原料,添加水溶性有機碳(如活化腐殖酸)具有極佳水溶性,主要作為追肥施用的肥料。碳能肥又根據產品形態,可以分為碳能水溶肥料、碳能復合肥料。比如富里酸生產的碳能1、2、3、4號肥即是以礦物源黃腐酸為碳源添加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液相一體螯合而成,可以補碳抗逆,促進根系生長和植物新陳代謝,抗逆防病,促進果實著色,延長果實儲藏期。什么是碳:我們的地球被稱為碳星球,因為在這個星球所有的生命體中,碳是基礎元素,由碳為框架形成的有機質是生命的基礎物質。那么什么是碳呢?首先說說碳源的定義:凡是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叫做碳源.在自然界,腐植酸,海藻酸,脂肪酸等含碳的有機物稱為有機碳源,二氧化碳,碳酸氫鈉等含碳的無機物稱為無機碳源。我們通常把水溶性有機質稱為有機碳肥。800納米以下的小分子水溶有機碳,可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無需轉化,見效快、肥效高。也就是說所有的水溶性有機碳都是最好的有機肥。如水溶性活化腐殖酸等。碳元素對植物的重要性:植物碳養分包括植物物質積累中的碳和植物生長過程新陳代謝消耗的碳,占植物必須總養分的50%以上。碳養分形成植物有效組織的“碳框架”,將各種礦物質元素組合于其中而形成有機質。碳是名符其實的生命之源,生命之本。所以碳元素應定義為植物必須的基礎元素,而不應并列在N P K等“大量元素”之中?!疤荚卣贾参锉仨殸I養元素總量的50%以上,碳養分是礦物質養分的組合者,猶如混凝土結構中的水泥。作物養分分三種:即有機肥力,化學肥力,生物肥力。碳養分是土壤三種肥力的基礎物質。土壤缺碳使三種肥力式微,微生物失去能源而不能繁殖,這是土壤板結的根源,也是化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土壤缺碳導致耕地貧瘠化,造成農作物根系衰弱、亞健康、光合作用能力差(低產),這就是農作物的缺碳病。缺碳病又削弱了防病抗逆機能。因此缺碳病造成我國農業損失超過農作物其他任何一種病害。農業要上新臺階,糧食要安全,***的提升空間在于補碳。農作物缺碳會導致作物根系衰弱甚至腐根,早衰、亞健康、易倒伏、葉綠體發育不正常、防病抗逆機能差、產量低、品質低下,果實發育不正常品質退化等。由于農作物的缺碳病而并發的其他農作物病害就更多,例如炭疽病、黃萎病、花葉病、黑腐病、青枯病、霜霉病、根腫病、果樹黃化病和早落葉病等。植物是否需要額外補充碳元素?作物獲取生長所需的碳元素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植物葉片氣孔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進而轉化為植物所需的大分子化合物;二是植物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小分子液態碳化合物,與其他營養元素、礦質元素一起被根系吸收,然后通過一系列生化反應轉化為植物所需的生命物質。有人會問:地球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躍升,那么植物可以從空氣中就地取材汲取“碳”營養啊,有必要大張旗鼓地高喊為植物補碳嗎?研究表明,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在陽光充足時)最佳濃度是0.1%,而自然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只有0.03%,加上光照強度低或者陰雨天,光合作用更弱,作物缺碳更嚴重。如果植物不能及時從土壤吸收有效碳,作物就會長期處于“碳饑渴”的狀態?,F實情況中,種植戶對作物需肥規律認知不足,認為化肥施用越多,作物就可以獲得高產。當作物處于“碳饑渴”狀態時,微生物繁殖條件差,土壤中大量的N、P、K無法被有效利用,進一步加劇土壤板結,形成惡性循環;而當碳元素充足時,土壤的碳氮比(C/N)提高,這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獲得良好的繁殖條件。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會進一步提高土壤的生物肥力和物理肥力,從而提高土壤中N、P、K等礦質營養元素的利用率,形成良性循環。